您好!今天是 :
 
首页 工作要闻 政务公开 政策法规 便民服务
您的位置:首页 >> 部门动态 >> 宣传文体 >> 内容
我市残联带残疾人C位亮相,他们用手艺点亮城市温度
发布日期:2025-07-31  来源:残联  浏览次数:  字号:〖

7月20日晚上19:00,常州奥体中心迎来苏超第七轮焦点战——常州队主场迎战徐州队。当赛场内的呐喊声渐起,场外的赢球能量补给站、笔画守护祝福角、制胜超燃集结社早已热闹起来。汤晔冲泡咖啡的流程熟练流畅,残疾手艺人的绒线钥匙扣整齐陈列……这些身影的背后,是市残联以“搭建平台、精准赋能、推动共融”为核心的持续深耕:从技能培训到资源对接,从场地协调到渠道开拓,市残联一步步让残障群体借着苏超的平台,把“用双手创造价值”的故事,写进了常州的夏夜。


赢球能量补给站 烟火气里的“自强答卷”

“刚出炉的麻糕,尝尝!”冯金垚的声音带着些许腼腆,却足够清晰。这个孤独症青年正麻利地将麻糕装进纸袋,递到球迷手中。作为江苏首位领取营业执照的孤独症创业者,他的麻糕摊从街头小推车走进苏超赛场,全程离不开市残联的“全链条扶持”:8年前他从特教光华学校毕业后,市残联主动对接街道申请合规摊位,建议他学太极、游泳、双节棍等运动提升手眼脑协调性;为拓宽渠道,残联帮助对接养老院、学校开展分享活动,让他的故事成为“残疾不是‘不行’的理由”的生动注脚。

一旁的鲸落无声咖啡摊前,听障人士汤晔正在手语志愿者帮助下与球迷交流。两岁时因疾病失聪的他,能从上市企业员工转型为咖啡店主,关键在于市残联的“阶梯式赋能”:2022年协调三堡街市集摊位让他试水创业;首店因客流量不足闭店后,市残联又和经开区、遥观镇残联一起为他落实场地,2024年9月在遥观市民中心重开“鲸落无声咖啡”,如今他已能独立运营店铺,用行动证明“无声世界也能发光”。

笔画守护祝福角 指尖上的“共融密码”

“这个足球钥匙扣真精致!”球迷们拿起“集美+”美丽工坊的绒线钥匙扣细细摩挲。摊位后,周琴正带着6位残疾姐妹整理展品。这个藏在新桥街道“爱立方”残疾人之家的工坊,是市残联“非遗+就业”计划的典型成果:2023年残联牵头成立工坊,专门请来非遗传承人驻点教学,指导她们将常州恐龙园等地域元素融入钩针作品;为解决销路难题,残联协助注册“集美+”品牌,对接电商平台打通线上渠道,让“闲时缝补”变成了“稳定收入”。正如周琴所说:“现在有人等着我们交货,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是残联给的底气。”

隔壁的心家园展位上,“常州赞刚”的大字配合萌趣的踢球小恐龙,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些融合常州名胜与苏超元素的设计,源于市残联的“跨界联动”策略——牵线高校设计专业师生与武进心家园“美丽工坊”里20多位残疾姐妹共同创作,既保证作品创意,又贴合市场需求。更关键的是,残联搭建了“培训-接单-结算”全闭环体系:从技能培训到订单分配,再到收益结算,全程透明规范,让残疾姐妹实现“住家就业”,真正从“伸手接补助”变成“伸手递作品”。

馨扶残疾人之家的锡制品展位前,球迷正对着刻有“常州·苏超”的项链坠端详。作为省级“美丽工坊”试点,这里的每一步发展都有残联的精准支持:前期调研发现残障群体“缺技能、没门路”,便立即请来非遗传承人传授锡雕手艺;了解到赛事文创需求后,主动对接苏超赛事方敲定专属印记; 康馨残疾人之家的大龄智力、精神残障人士,正专注地制作含“苏超”元素的徽章、冰箱贴、彩漆、常州地标模型。针对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市残联设计了“渐进式技能培训”:从简单粘贴到彩漆绘制,分阶段教授技能,最终让他们能独立完成作品。这些手作不仅是商品,更是残联为他们量身打造的“社会连接纽带”,让他们通过劳动被看见、被认可。

制胜超燃集结社 互动中的“力量传递”

“要个苏超主题的手扇!”球迷的声音传到是军耳中时,他正低头调墨。作为常州市聋协主席,听障的他能让画笔成为“发声工具”,离不开市残联“文化助残”的长期投入:多年来持续为他提供书画展参展机会,此次特意对接苏超组委会设置展示区,让他的作品从“个人创作”走向“赛场焦点”;他的手扇、书签成为球迷珍藏的纪念品,正是残联“让特殊才华被看见”理念的生动体现。

隔壁的书案前,下肢残疾的常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王瑶正挥毫书写“常赢”“进球”等祝福。受邀参与苏超现场互动,是市残联“拓宽展示平台”工作的一部分——市残联的帮扶不只是在技能就业,也注重残障群体在文化领域的参与,通过书法、绘画等形式,打破“残疾=能力受限”的偏见,让艺术成为连接残健群体的桥梁。

闲暇客木工坊与市残联合作的技能培训成果也在现场展示:残障学员制作的“常州·苏超精神”实木木牌、恐龙拼装模型,背后是残联“按需定制”的培训方案——针对残障群体特点设计木工课程,从基础工具使用到成品打磨,循序渐进培养能力,最终让曾被认为“无法完成精细动作”的学员,用作品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些故事里,有残障群体的汗水,更有市残联的坚守——不是简单“给帮助”,而是系统“建机制”;不是单纯“扶一把”,而是用心“搭舞台”。从前期调研需求到中期资源整合,再到后期跟踪服务,市残联以苏超为媒,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残障群体的发展机遇,让“残健共融”不仅是理念,更成为赛场内外可触可感的现实。

常州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苏超赛场外的这些身影,是我们‘精准助残、赋能共融’理念的缩影。我们始终相信,残障群体缺的从来不是能力,而是被看见的机会、施展的平台。从技能培训到就业对接,从文化展示到社会参与,我们做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拆掉‘标签’的墙,让残障群体凭手艺站得稳、靠劳动赢得尊重。苏超的聚光灯会熄灭,但‘残健同行’的脚步不会停。”

赛场终场哨响时,汤晔的咖啡杯空了,残疾手艺人的展品少了大半——这些“空”的背后,是“满”的价值:自立的底气、尊严的分量、融合的温度。而这一切,恰如苏超赛场所传递的拼搏与协作,当赛场内的球员为胜利奔跑,赛场外的他们用双手追逐热爱,残健共融的力量在攻防与叫卖中交织,让这个夏夜的常州,既有竞技的热血,更有生命的蓬勃。


 
 
主办单位:常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光华路2号 邮编:213022 网站地图
电话:0519-8996601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8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