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21日,常州市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在常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火热开赛。
科技赋能 打造智慧助残标杆
本届残运会秉持“科技赋能、智慧服务”的核心理念,构建全场景智能赛事服务体系:智能伙伴全程护航。机器人、机器狗等高科技元素在赛场内外为盲人提供精准引导服务,并为运动员提供坚实的赛事保障;信息沟通无缝衔接。开幕式特别设置的AI实时字幕系统,将语音转化为屏幕文字,确保聋人观众同步感受现场激情与信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无障碍”;智能辅具沉浸式体验。比赛现场设立智能辅具展示区,集中展示我市智能辅具的前沿成果。爱心企业更将相关产品直接应用于赛事服务,使科技助残从展示走向实践;掌上赛事便捷触达。专属“赛事助手”小程序整合了赛程查询、电子手册、场馆导航、照片与赛事直播、电子成绩证书下载等全流程服务,让运动员与观众尽享便捷智能的赛事体验。
竞技革新 谱写可持续发展新篇
除传统项目基础上创新引入旱地冰壶等新兴赛事外,此次赛事更是创新激励机制,大幅提高18周岁以下青少年运动员所获奖牌的团体分值与奖励权重,显著倾斜资源,为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引入源头活水。以“文化赋能、共创未来”为主线,残运会首次将龙城文化深度融入体育场景。赛场周边特设全市残疾人非遗与文创产品公益展销区,通过赛事流量赋能,既推动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化发展,更向社会传递“看见内在力量、助力无界共生、激励共创未来”的价值主张。
人文叙事 破茧者”专栏传递精神力量
赛事精心打造的“破茧者”人物专栏,通过讲述运动员故事与短视频纪录片,不仅全景展现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更生动呈现常州市在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托养、组联维权等领域的丰硕成果,将个体奋斗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结,让残运会成为传递人文关怀、彰显社会进步的立体窗口。61岁的陈建林已是第八次站上市残运会的舞台。这位来自溧阳的老将,在本届比赛中将参与定点投篮、飞镖、旱地冰壶三项角逐。“身体可以残缺,”他目光坚定,“但我相信,生命的赛道却永远是宽阔的。”从新北区残联暑期活动的初次尝试,到一步步游向市残运会、省残运会的广阔赛场,潘艺彤的泳道里,每一道涟漪都写满了对“坚持”最生动的注解;张海洋今年16岁,篮球场上,他用锐利的眼神和默契的手势串联进攻;羽毛球网前,他以极致的专注和迅疾的速度挥拍反击。这位来自无声世界的追风少年,正用行动向世人宣告:身体的限制,困不住热爱与拼搏的灵魂……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破茧者”故事,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暖流,穿透赛场,激荡人心,成为本届残运会最动人的人文风景线。
据悉,市教育局积极组织学生观赛,江苏理工学院组织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将残运会作为生动的社会实践课堂。爱心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广泛加入残运会支持体系,形成“政府引导、社会联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科技之手传递平等尊严,以运动之名诠释生命潜能,以文化之韵编织共生纽带,常州市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正用“源头活水”滋养残疾人体育事业,为“无界共生”的未来注入持久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