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提升残疾人精神面貌,7月,新北区残联启动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组织文化传承人、志愿者组成专业服务队,针对7户残疾人家庭,开展非遗手作、艺术鉴赏等12类定制化文化服务,以艺术赋能特殊群体生活品质提升。通过“一户一策”精准服务,构建“文化赋能+技能增收+社会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助力残疾人从“文化受助者”向“创造者”“传播者”转变。
非遗焕新:指尖技艺传承千年文脉
项目组以非遗文化为精神纽带,为残疾人家庭量身定制“可触摸、可创作、可传承”的文化体验。陈老师指导苗银冰箱贴制作时,视障人士指尖轻抚“蝴蝶妈妈”纹路,银饰清响中触摸到“身残志坚亦可雕琢华彩”的生命寓言;宋锦珍珠扇课上,残障人士用敦煌色绸与珍珠编织江南烟雨,在经纬交错间领悟残缺绽放的诗意;中药贴画活动中,残障人士以白芷、香茅等草木为笔,将《本草纲目》的智慧凝成《长寿松》,让“岁寒不凋”的生命力与传统美学共融共生。
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默展品,而是化作残疾人指尖跃动的生命诗画,让文化传承从“被动接受”升华为“主动创造”的心灵对话。
艺术疗愈:色彩音符奏响生命强音
针对残疾人心理特点,项目引入艺术疗愈课程,构建多元情感表达通道。陈老师用素描鉴赏开启美学启蒙,引导残疾人通过曼陀罗绘画找到情绪出口,在圆形画布上绘出五彩斑斓的内心世界;家庭KTV设备让视障残疾人突破身体局限,用歌声传递对生活的热爱。
艺术不再是阳春白雪的殿堂艺术,而是成为残疾人抒发情感、建立自信的温暖媒介。
社会参与:多元体验拓宽生命维度
项目突破传统服务边界,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入。在“运河文化行”活动中,志愿者推着轮椅带领残疾人沿大运河实地参观,用视觉感知驳岸青石,用嗅觉品味两岸花香;为肢体残障的姑娘定制美甲服务,“爱美无碍”的信念于指尖绽放;脱口秀剧场里,笑声穿透身体局限,在心尖写下“笑对人生”的注脚。
这些创新实践让文化服务从“家庭场景”延伸至“社会场景”,帮助残疾人建立“我能参与”的积极认知。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在这场以爱为底色的文化接力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残疾人朋友脸上绽放的笑容,更是一个社会对生命尊严的庄严承诺。新北区残联将持续开展多样化、个性化文化活动,用文化之光照亮每一个特殊群体的精神世界,以实际行动践行“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奋力书写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文明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