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春光明媚,繁花盛开。郑陆镇残联、德康驿站组织30余名精障残疾服务对象,以“心灵疗愈+社会赋能”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区康复活动。活动通过“手工赋能”“身心康健”“音乐疗愈”“社会融入”四部曲,助力服务对象点亮心灯,重建生活信心和社会融入。
手工赋能·体验非遗项目
植物拓染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通过敲击植物叶片、花朵,将自然纹理与色彩永久定格于布料之上。在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服务对象认识了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与拓染技巧。老师现场现场示范如何将月季等时令植物排列组合,固定捶打后,让自然之美在布上生根发芽。服务对象在老师的协助下,纷纷化身植物艺术家,完成了非遗作品。通过参与非遗项目制作,服务对象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深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创作中获得了自我认同。
身心康健·唤醒运动活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服务对象的身体素质,镇残联及德康驿站的工作人员组织他们开展健康锻炼活动。大家沿着公园步道漫步,呼吸着新鲜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部分服务对象还参与了健身操等简单的运动项目。在运动过程中,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时刻关注着大家的状态,给予鼓励和指导。户外锻炼不仅提升了服务对象的身体机能,还让他们在与自然的接触中舒缓了情绪,放松了身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音乐疗愈·感受节奏律动
音乐疗愈环节在温馨的室内空间展开。专业的音乐治疗师引导服务对象围坐在一起,先是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让大家闭上眼睛,放松身体,沉浸在音乐营造的宁静氛围中。随后,治疗师拿出手鼓、沙锤等简单乐器,鼓励服务对象尝试通过敲击、摇晃等方式,跟着音乐节奏创作属于自己的声音。在音乐的互动中,服务对象逐渐打开心扉,用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释放积压的压力,彼此之间也建立起更紧密的情感连接。
社会融入·重建社会功能
融入社会,这不仅是残疾人及其家属的期盼,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目标。工作人员组织精障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春游活动,在游人如织的公园,他们与志愿者、游客共同组队,参与接力赛、丢手绢等游戏。在互动过程中,他们主动与人沟通交流、协作配合,逐渐放下内心的戒备与紧张。这种贴近生活的社交场景,让服务对象锻炼了社交技能,提升了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大环境。
近年来,郑陆镇残联、德康驿站联合打造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用更加专业、更加开放的方式帮助辖区内精障残疾人重塑自信、融入生活,回归社会,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郑陆特色的服务模式。已累计开展1000余人次的专业干预服务,成功帮助30名服务对象实现社会功能改善,为他们的生活带去更多的希望,书写属于他们的人生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