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该是一段青春飞扬的日子,赵阳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只能在轮椅上度过。毕业后,看着其他同学奔赴工作岗位开始新生活,赵阳只能回到家中,原本活泼好动的他近一年没有出门。
三年后,龙虎塘街道设立残疾人专职委员一职,为了谋求一份工作,更为了帮助与自己有相同处境的残疾人,赵阳鼓起勇气报名考试,于2010年正式成为龙虎塘街道的残疾人专职委员,至今,他已帮助残疾人万余人次。
指导残疾人进行辅助性就业 感同身受 助人亦自助
“2003年,在一场车祸中腿部受伤,休学一年后,又在相同位置再次受伤,从此留下后遗症。”说起留下残疾的原因,赵阳的语气却并未显得沉重。大四那年,他坐在轮椅上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又在同学们纷纷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选择了待业。其后,赵阳近一年没有走出过家门,“那段时间,总是憋在家里,心里也挺苦闷的。”他回忆道。
直到2009年,常州市统一招聘残疾人专职委员,“作为一名残疾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残疾带来的各种不便,因此我很想通过这一工作为更多像我一样的残疾人尽一份力!”赵阳于是选择了报考。经历过数轮考试后,他在次年正式成为新北区龙虎塘街道的残疾人专职委员。
因为感同身受,赵阳对这份工作几乎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利用周末挨家挨户地走访、调查百余次,了解街道中残疾人的需求与难处;认真学习理论政策,对残疾人工作的相关理论政策脱口而出;为困难残疾人申请配发及租借四脚拐、轮椅等辅助器具上百件……
工作头一年,在一次走访中,赵阳敲开了一位智力残疾者的家门,“许久不见了,他却一下就叫出了我的名字,仿佛我们昨天才见过。”那一声招呼,坚定了赵阳帮助残疾人群的信心。“与残疾人相处,你会发现他们的内心其实既丰富又单纯。给他一分阳光,他会回报十分热情。”在帮助残疾人的过程中,赵阳也逐渐摆脱了待业三年间的苦闷,“助人者自助,我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从康复指导站到残疾人之家 打造助残综合平台
2010年,常州市残联开展了“三进家庭”工程,作为残联工作人员,赵阳每月两次与街道康复医生一起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入户康复指导工作。很快,赵阳发现了问题——残疾人在家做康复训练,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且由于缺乏专业的康复知识,效果甚微。
于是,在赵阳的牵头、新北区残联的支持下,2010年10月29日,新北区首个乡镇(街道)级康复指导站建成并迎来了第一个康复训练人员。之后,康复指导站又逐步完善:设立了午餐和午休室,为康复人员提供了日间照料服务;引进神经内科康复评估流程,并邀请专家定期提供现场诊疗评估;打造街道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为辖区内残疾人开展多样助残服务……“随着来的人越来越多,这里的设施越来越健全,还成了大型康复经验交流场地。”赵阳说。
如今,康复指导站已被逐步打造成了龙虎塘街道残疾人之家,目前有20余名残疾人通过残疾人之家进行辅助性就业。他们每月可通过组装零件、焊接电子元器件等工作,获得1000元至3000余元的收入。去年,这所残疾人之家辅助性就业产值为29万余元。
“就业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赵阳说:“依托构建的平台和网络资源及动态更新数据信息,新北区残联正通过自主创业、按比例就业和辅助性就业三大方向,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开展。”
在带领现代快报记者前往龙虎塘街道残疾人之家的路上,刚下电梯,赵阳就遇见一位视力残疾的老人:“刘大爷,又来办事啊?”听见赵阳的声音,刘大爷从怀中取出残疾人证:“我正想找你呢,我的残疾人证要复印。”由于视力残疾,刘大爷找不到想去楼层的按键,也就很难自行乘坐电梯。“没事,不用上楼了,我给拍个照就行。”赵阳取出手机,拍下刘大爷的残疾证中的信息:“行了,你先回去吧,路上注意安全。”这一举动,正是赵阳平日工作的缩影。
送走了连连道谢的刘大爷,赵阳带着记者来到街道残疾人之家,此时正有16名残疾人在给汽车蜂鸣器贴上防尘海绵。“残疾人通过劳动获得收入,提升自尊自信、建立自强自立的信念。这带来的精神上的振作,远比几百元的工资重要得多。”赵阳说。
赵阳对这里每个人的点滴都记得深刻:“曾经有一对男女,一起在这里工作,慢慢地走到了一起;有个小伙子,在我们这里工作的同时考取了数控车工证,之后去企业上班了,但时常还会回来看望我们;有对小夫妻,妻子用第一个月挣到的600元工资给自己买了件新衣服,激动坏了……”这些改变,得益于自食其力带来的自信、残疾人之家各位同事的互帮互助,也离不开赵阳用心用情的温暖服务。
比起“助人者与受助者”的关系,赵阳与这群残疾人更像是一家人,他说:“正因为感同身受,我总想着替残疾人多做些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