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荣,男,71岁,是郑陆镇省岸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肢体二级残疾。40多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对生活充满着美好希望的他,成为了瘫痪的残疾人。尽管命运对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但他身残志坚,积极乐观面对生活,让生活每天都充满阳光。
50多年前,曾经的徐正荣是个身材挺拔、浓眉大眼的小伙子,他特别喜爱画画。平时忙完农活,就拿起笔,观察周边的花鸟、草木、人物,把它们一一画下来。周边的村民都夸他的画画得好、画得像,应该去考美术学校,将来一定能成大才。徐正荣十几岁的时候,参加了当时的武进县一所学校的美术专业招考,由于当时全武进县才招60余人,他没能被录取。后来,他就跟随别人一起学瓦工。在那个没有安全帽和保护装备的年代,造房子的瓦工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3岁那年,徐正荣在干活时从高处摔下来,导致下半身瘫痪残疾,从此他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破灭了,他的命运也随之改变了。
遭受了人生的巨大打击,谁都无法接受。生活的意外让徐正荣情绪一落千丈、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想到哥哥和弟弟都光荣参军,实现了人生理想,而自己永远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很长一段时间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村里一位年长的老人得知他的遭遇和心态后开导他说:“孩子啊!你今年才二十多岁,人生路还长着呢!人这一辈子谁也不能预料会遇到什么事,既然摊上了就得扛。”在老人劝导和家人的鼓励下,徐正荣逐渐开朗起来,慢慢变得积极乐观。
在父母的细心照料下,徐正荣身体慢慢好起来,他每天看着太阳升起,看着夕阳西下,时间长了,他觉得还应该找点事做,让生活有点趣味。竹篮是农村地区常见的东西。徐正荣就想着自己动手学做竹篮,既可以让自己生活不那么无聊,又可以将做好的篮子拿到集市上去卖,贴补点家用。他从小就心灵手巧,学做个篮子算不上难事,他从市场买回篮子,经过一看、二拆、三琢磨,就学会了制作篮子的方法,真可谓无师自通。徐正荣做竹篮一做就做了30多年。他父母去世后,主要靠编篮卖篮以及兄弟接济维持生计,每天花近十个小时编篮,然后逢焦溪赶集时到市场上售卖。他的家里,做竹篮的工具一应俱全——竹条、刀片、剪刀、老虎钳等。尽管坐在轮椅上,但他做起竹篮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现在徐正荣有了国家的“两补”补助,日子过得还可以,依然每天制作竹篮。他笑呵呵地说,“我现在做篮子主要是打发时间,每当焦溪赶集时就把篮子拿去市场卖,虽然挣不了几个钱,但给生活增添了滋味。”
几十年来,徐正荣并未放弃自己的爱好。除了制作竹篮,其余时间他就写字、画画。他写的字和画的画题材大多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虽然行动不便,他还是热情地要把他的作品展示出来。他边得意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边介绍其中的文化内涵。当问及有没有将这些作品参加展览和比赛时,他爽朗地笑着说:“没有,水平不高,自己写着画着玩的,主要就是自己图个开心”。和徐正荣老人交谈中,他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展现着自强和乐观的精神风貌。
徐正荣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他自强自信、积极乐观。他总是说:“太阳再远,总能见到阳光,生活中依然有春暖花开。党和政府给了我帮助,我要勇敢面对、坚强地生活下去。”他的生活经历告示人们:面对生活的挫折和磨难,要乐观面对,勇敢拼搏。
|